第356节
杨行密好旺的气运!
击破孙儒之后,宣、歙老巢得保,浙西的润、常二州也控制在手里,下面应该就要在江北扩大地盘了。这对朱全忠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宣州
杨行密的祖坟被人扒了!
庐州刺史蔡俦,本来是杨行密的部将,但因为自家老大被孙儒打得太惨了,于是很光棍地投靠了孙儒,仍当着庐州刺史。
与他一同投降的还有与舒州刺史倪章。这俩货也没想到孙儒居然会稀里糊涂败给杨行密,现在要被秋后算账,他俩没办法,只能联合起来举兵相抗。同时将官印送往汴州,求朱全忠发兵相救,朱全忠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可能是还想看看能不能结好杨行密,于是收了官印,但拒绝发兵相救。
杨行密收到朱全忠的牒文后,得知这两人求援汴州的事情,于是给朱全忠回信感谢,遣大将李神福率军征讨蔡、倪二人。
此时大军已经出发,杨行密亲自送行完毕后,又回到了宣州府衙之中。
杨行密的卖相还是很不错的,高大魁梧,不怒自威。
据说可以举起百斤重物,气力惊人,但让人感到惋惜的是,武艺一般,可能因为年少时家贫,没能得到良好的传承训练。
参加过农民起义,后来当兵,被派到灵州戍边,戍期满后返回庐州,因为没有背景,又要被第二次派到灵州当防秋兵,愤而杀人造反,终于当上了庐州刺史。
随后一路与各方势力大战,历经九年,终于成了淮南乃至江南最大的军头。
可一眨眼,就已经四十一岁了,鬓已星星也。
其中辛酸,说起来都是泪。太低,等你混出点名堂的时候,往往已经一把年纪了,再有雄心壮志,也抵不过时光的无情。
从刺史到身兼两镇节度使,也就花了八九年的时间,但当上刺史这一步,却花了更长的时间。
公平吗?很公平。
这年月,除了少年继位的王镕,大部分军头都是草根或低级军校出身,他们注定要为了进身之阶耗尽最宝贵的年华,甚至把身体搞坏,以至于寿命不长,五十余岁就溘然长逝。
少年就得掌大位,挥斥方遒,在这个年代几乎就是一种奢望。
到处都是藩镇,到处都是武夫,谁也不服谁,导致了惨烈的竞争。大量英才中途陨落,或者一辈子得不到机会,少数幸运者突围而出之时,却已是迟暮之年。
一句话,武夫之间卷得太厉害了!
天使已经来过了,四十一岁的杨行密终于身兼两镇节度使,即宣歙、淮南二镇——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也是在这个年纪才第一次获得统领几千人马的机会,对比本朝太宗这个门阀二代,直让人唏嘘不已,我有很多事想做,但我没时间了。
杨行密目前还在宣州办公,听闻过阵子会搬去扬州。
淮南,才是他大展宏图的机遇之地。
“大帅,淮南底子很好,虽然被孙儒闹了几年,百姓亡散许多,但只要认真收拾一下,还是大有可为的。”节度掌书记高勖兴高采烈地说道:“平定庐、舒二州之后,就该慢慢收取淮南旧地了。”
淮南镇,辖扬、楚、滁、和、庐、舒、光、寿八州。濠、泗历史上也长期属于淮南,故传统的淮南镇一共有十州之地。
但杨行密目前只控制了扬、和、滁三州,外加宣歙镇的宣、歙、池以及浙西的润、常,实控八州之地。
这实力,不算小,但也称不上多强。孙儒新败,大部分实力被杨行密吞食,诸将计议,当以收取淮南诸州为首要扩张方向,第一步就是攻占庐、舒二州,然后很可能就要与朱全忠对上了。
寿、濠、楚被全忠控制着,楚州甚至还是一块飞地,简直过分!
光州实际上处于半独立地位,他们似乎暗地里倾向于朱全忠,未必买杨行密这个淮南节度使的账,总之是不太容易的。
“淮南新平,又收编了这么多兵马,而今缺乏赏赐,该从何处着手?”杨行密大败孙儒,看似得了一个大礼包,收编了很多能打的蔡兵,但他很清楚,这些人都是欲壑难填之辈,没有充足的钱粮赏赐,是断断笼络不住他们的,甚至可能会爆发内乱。
黑云长剑都,打仗勇猛,屡立战功,但可没有那么容易伺候!
“大帅,此时万不可涸泽而渔。”高勖劝谏道:“若实在缺钱,可拿茶、盐之物去与人互通有无。淮南、宣歙二镇不缺这些,或可解燃眉之急。”
“只能这么做了。”杨行密道。
他现在真的穷死了,为此大量削减了日常生活的开支,竭尽全力养军。自己可以简朴一些,给官员的赏赐也可以少一些,但大头兵的赏赐真的一点不能少。
“赋税还是要减轻一些。”高勖又道:“很多百姓其实只是躲了起来,他们看乡里太平了,心中都存着回乡的念头。然畏惧官府催课,始终下不了决心。今不妨大方一些,轻徭薄赋,吸引他们回来耕作田地,种植桑麻。只要熬过最初的几年,后面日子就好过了。淮南本膏腴之地,恢复起来很快的。”
总而言之一句话,先熬一熬,好日子在后面呢!
“君此言甚善。”杨行密采纳了高勖的建议:“今岁进讨庐、舒二州,剩下的,某也不打算动刀兵了。”
自己的建议屡被采纳,高勖满脸喜色。
袁袭死后,主公身边就缺个好军师,这却正是自己的机会。
“大帅,灵夏使者李杭逗留宣州多日,总是避而不见也不是办法。”高勖又提起了另一件事,只听他说道:“大帅此番得淮南旌节,树德多半出力不少。”
杨行密矜持地笑了笑:“便是邵树德不出力,淮南之地我也必取之。但这位李杭包藏祸心,想引我北上夺取寿、楚等州,与汴军起冲突,给他家主公创造便利。我又岂能这么傻,为他人火中取栗。”
“我军根基不稳,这会确实不宜与全忠冲突。”高勖道:“大帅,树德已掩有关内道大半,河南道、山南道亦据有部分州县,如此实力,又有地利,实乃天下第一大劲敌。与之相比,朱全忠都没那么危险。”
杨行密点了点头。他看待事物有一套自己的逻辑。
不是看现在实力强弱,而是看趋势。
邵树德的地盘,地利优势太大了。他的主要敌人在东面,而潼关、武关、崤函谷道这种锁钥之地又都控制在他手里。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东出中原可以承受失败,输了就退回去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待实力积蓄好后再东出,不信次次都失败。
但朱全忠承受不起大败,一败就被人打到洛阳,再败就被人杀到核心腹地。
“罢了,过两天便见一见那李杭。”杨行密道:“不宜与邵树德把关系搞僵了。万一全忠丧心病狂,非要南下淮南,树德亦可作为奥援。然观全忠之势,怕是没那么多精力下淮南了,庐、舒二州之事,也主动示好,他如今的日子,怕是不太好过。”
“大帅慧眼如炬。”高勖恭维道。